耶稣升天节的反思
罗木兰
弥撒读经中宗徒大事录所描述耶稣升天的那一幕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生气的时刻,仿佛自己就像站在耶稣的门徒当中一样,虽然耶稣要离他们而去了,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的离别。那是一个庄严而神秘的时刻,或许会让宗徒们觉得有点不安、害怕和疑惑。再往后,他们也可能会意识到耶稣不可能很快就回来,现在,“一切”都交给了他们,耶稣不再以有形的方式临在于他们当中,他们需要承担起宣讲和见证福音的使命…
“加里肋亚人,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我觉得我听到的是一个庄重而有威能的声音。一方面我在想,为什么这些“穿白衣的人”,这些天使,会对如此明显的事提出这样的问题呢?为了这位老师,门徒们舍弃了一切,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并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祂身上;就是这位老师,在几个星期之前他们曾以为祂像一个罪犯那样死去,但后来他们又看见祂复活了。如此敬爱的老师永远离开了,祂与门徒们分别了,而且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解释。唯一能够让人期待的是:可以用惊讶的目光护送祂离去,直到完全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那种“喜乐的结局”对我的感触一直都很深:你们看见祂怎样升了天,也要怎样降来。这句话留给我的是一种“空虚”的印象,那是一种存在上的空缺,天主临在的短缺,而这种临在是人们经常会经验到的。主啊!你在哪里?在战争中,在天灾中,在孩童和无辜者的痛苦中,在我们的生活处于单调乏味、或是被邪恶和个人主义思想所左右时,在对生命赋予我们的众多美好事物缺乏激情和感恩之心时都有你的临在。天主,你在哪里?就像一首歌的歌词中所说的:“你在天上的某个角落里,从那里注视着我们”。
通过反思今天路加的叙述,我似乎明白更多的道理。就像圣咏作者所说的,在天主的心里,在救恩历史中,在复活的事件上,“一千年好像是刚过去的昨天”,“又好像夜里的一更时间”。信仰的经验,即用信德的眼光来看所发生的事(天使,升天的耶稣),就是厄玛努尔 —“天主与我们同在”的经验;是天天与我们在一起、象征我们得救的圣体圣事的经验;是复活的经验,这是我们正在参与的经验。我觉得这就是天使们想要对我们说的。不要呆呆地、无助地站在那里看,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似的。如果你们真的明白耶稣是主,祂复活了,并为我们战胜了死亡的道理,你们就能领悟,而且也应该明白,这只是一个结局的开始。所以我说,或许门徒们日后才能明白了一些道理,为此,天使们向那些见证复活的人提出一个无法预料的问题。慢慢地,在天主圣神的帮助下,门徒们和我们才明白两千年以前就应该明白的道理,但在耶稣升天后,祂不会以有形的方式亲临我们身边,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会忘了他的临在。耶稣升天后派遣圣神降临也不是出于偶然。正因为祂知道当时的门徒(就像今天的门徒一样)不能明白所有的真理,不懂得在对未来之事的期待中生活,那些事已经开始兑现,在末日我们会圆满的生活出来。
或许天使们还愿意对我们说:你们看着天,向上看,让天主启发并带领你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们一定要卷起袖子,双脚站稳。注视天主,在天与地之间保持惊醒,在弟兄中你们是见证者,在天国的幽径上不要迷失了自己。在与门徒告别之前耶稣所说的许多话中,我们记得“你们要为我作证”,也就是说,你们要完成我的意愿,在世界各地,透过具体生活宣讲福音。在信德的眼中(天使)这些都很清晰,但为我们并非总是这么清晰。
教宗方济各刚刚在喜乐经的祈祷中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仰望天上,我们的希望将是坚定的”,“耶稣不留下我们做孤儿”,“祂与你们在一起,祂还活着”。教宗方济各提出与信德的具体见证密不可分的是想到“复活之主在我们中的临在,是祂借着天主圣神的恩宠不断开启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为能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执拗的境遇中宣扬祂的爱和祂的仁慈”。
主啊,求你赐给我们恩宠,让我们懂得在醒悟和准备中期待你,并教给我们如何做尘世与高天之间的桥梁,借着你的圣体以及圣神的恩宠,你“天天与我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